天顺娱乐
本文转自:遵义日报
今年全市近9万名高校学生获国家助学贷款
贷款金额达10.68亿元
今年全市近9万名高校学生获国家助学贷款
贷款金额达10.68亿元
高校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、暖民心工程。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,并扩大政策的覆盖面,要提高专科生、本科生、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,推动降低贷款利率。近年来,随着“奖、助、贷、免、勤、补、减”等多元政策的完善,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健全,服务更加暖心便捷,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资助中获得自强不息的前进动力。
国家助学贷款服务更加暖心便捷
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、财政贴息,由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。近年来,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完善,想方设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。
据遵义市教体局资助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本(专)科生、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额度分别为1.6万元、2万元,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承担,贷款还款期限延长至剩余学制加15年、最长不超过22年。
与此同时,国家助学贷款服务也更加暖心便捷。全市不少地方抓住学生高中毕业前的时间节点,将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前移,指导符合条件的学生在高中完成预申请,大幅节省了现场受理时间。
“贷款集中办理期间,全市所有县(市、区)办理网点积极开展助学贷款业务,贷款办理不增加额外条件、不收取任何费用,学生只需‘承诺一次、填一张表、跑一趟路’即可完成办理。”遵义市教体局资助中心有关负责人说,“对有特殊困难不方便到现场的学生,我们还上门帮助学生办理贷款。”
“2024年,全市共有8.93万名大学生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,贷款金额10.68亿元。”遵义市教体局资助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,要进一步释放助学贷款政策红利,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,减轻学生还款压力,助力学生完成学业、更好就业。
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
回忆起初入大学的那段时光,来自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杨兰十分感慨。她表示:“在困难的时候,辅导员和资助专员找到了我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我获得了一系列资助,不但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,更消除了内心的担忧。”
2022年,杨兰考进了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,但经济上的困难一度让她觉得有压力。“幸好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。”杨兰说,“每年1.2万元贷款不仅可以覆盖学费和住宿费,还能弥补部分生活费,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。”
“近年来,学校平均每年接到的热线电话数量近500个。”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(团委)负责人张杰说,在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,学院还安排班主任、辅导员了解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,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资助建议,再结合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推送信息,确认经济困难程度后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资助。
“目前,学生资助制度日益健全,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。”张杰介绍,入学前,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;入学时,如果没有筹齐学费,高校“绿色通道”可以缓缴学费住宿费,先报到入学,入学后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资助;入学后,可向学校提出国家助学金等资助申请,学校评估其家庭经济情况,根据困难程度确定资助项目和标准;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等;毕业时,如果到基层单位就业,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、招收为军士,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。
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贷款支持模式
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深化,我市大学生群体在追求知识与梦想的道路上,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热情。为了支持这一群体顺利完成学业,缓解经济压力,我市在2024年继续加大了对大学生贷款政策的支持力度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据最新统计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市范围内共有8.93万名大学生成功获得了贷款支持,这一数字较往年有了显著增长,充分体现了政策的覆盖面与惠及面的不断扩大。
在贷款金额方面,今年全市大学生贷款总额达到了10.68亿元,这一数字彰显了政府及金融机构对大学生教育事业的坚定支持。这些资金为大学生们的学习、生活乃至创业梦想提供了坚实的后盾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市在推动大学生贷款工作过程中,始终注重政策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。通过优化贷款流程、降低贷款门槛、提高审批效率等措施,确保了每一位有需求的大学生都能及时获得贷款支持。同时,还加强了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,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学业及相关支出,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与滥用。
此外,我市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贷款支持模式,如与高校合作设立奖学金、助学金等专项基金,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贷款项目等,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贷款的资金来源渠道。这些举措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贷款选择,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。
(记者 张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