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顺娱乐
棋道茶道的交汇
作者:刘月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“三皇五帝”这一说法。但要理清楚这几位中华文明先祖的具体关系,和时间次序,还真的是不容易。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《史记》的第一篇,就是“五帝本纪”这里五帝指的是“黄帝”,“颛顼”,“帝喾”,“尧”,“舜”。唐代的史学家司马贞曾经写过《三皇本纪》,是作为《五帝本纪》的补充出现的,三皇即“伏義氏”,“女娲氏”,“神农氏”。作为二十四史的第一部《史记》为什么从五帝开始写起?我个人认为,这因该跟司马迁的学术性格有关。在他看来“百家言黄帝,其文不雅驯,荐绅先生难言之”。即各家叙说“黄帝”文字已经不够典雅,合理了。他本人也曾赶往全国各地,搜集这方面的资料,但都莫衰一是,各不相同。《尚书》中所记录的也是尧以来的情况。所以如果没有具体史料的支撑,而诸子百家,士大夫们又说不清楚。再加上之前的三皇更加像传说,真伪莫辨,似是而非,可能司马迁本着慎重的治学态度,就没有把他们写进严肃的史书。
但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,或者是反推,从各种已知书籍上学习研究。三皇,五帝,他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。神农氏也就是炎帝,他和黄帝并称“炎黄”,是华夏文明的始祖,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叫“炎黄子孙”。
据传说: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时,被一群毒蛇围住。他因此发现了具有解毒功效的草药“头顶一颗珠”,此外,神农氏还发现了茶叶的解毒功能。一次他在野外中毒,恰好有一种植物的叶子,就在他的身边,他尝试着咀嚼这些叶子,结果发现它们具有解毒作用,从此人们开始种植和使用茶叶。
尧首次创建了国家政治制度,取代了以往的松散部落联合体。并且还按照工作内容安排,任命专职的官员,这是历史的伟大进步,推动华夏文明迈进奴隶制奠定了基础。他还完善了天文历法,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等节气,都是那个时候正式明确。同时,还首次将一年定为365天,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,以此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。从此以后,农时再也没有出现过误差,中华农耕文化出现了巨大的飞跃。“围棋”包括酿酒都是尧时期发明的,我们民族龙的图腾也是由他在那个时候,被确立。尧注重道德治国,他的理想人格,也成为了后世君主的楷模。“大哉尧之为君也,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”之。孔子对尧的赞美,也让他逐渐成了儒家精神上的始祖。
围棋与品茗。可算是中国雅文化的典型代表,具有浓烈的东方文化特色。二者各具魅力,各自引领历代仕大夫,文人雅士,文人墨客,“神魂颠倒”“不舍昼夜”的乐此不彼。闲时入此二道,均有得其所哉的妙味,韵味。茶可以让人“一饮涤昏寐”情思爽朗满天地,“再饮清我神”,忽如飞雨洒轻尘。三饮便得道,“何须苦心破烦恼,此物清高世莫知”。可在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,享受一点美与和谐,在刹那间体会永久。围棋,可以“偶无公事容休时,席上谈兵校两棋”,也可以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。不有博弈者乎?为之犹贤乎已”。安闲无事中,心气平和,或一人独品,或三五聚赏,或幽思独坐,或愉悦畅谈。不限以时间,几杯茶罢,凉生两腋,真会让人有一种可以“乘风欲归去”飘飘然,不知所以然。宋人杜小山的《寒食》诗这样写道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苏东坡有赞茶句“茶笋尽禅味,松杉皆清音”。有一种说法云:酒是纵横江湖的侠客,茶是隐逸山林的高人”。可称之为妙喻。棋高者沉醉于棋局,棋形之妙味,一招一式须动静相应,前后有因,韵味变化无穷无尽。臭棋偏爱胡搅蛮缠,下就下了,不讲章法,横竖无畏,蛮招偏还要有三分理。“忘忧清乐在枰棋”一招一式总不语,棋局中黑白相交,也称之为手谈,“世间苦楚在棋外,光阴流逝全无知。故言烂柯。有时棋入中盘,两向纠缠激烈处,相互厮杀时,能让人体会到烽烟冲霄,古战场之壮怀惨烈,静观棋局时,也会让人有种,恬然淡淡的静,温和从容不迫的高远, 茶的感觉很奇妙,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,择雅静之处,自斟自饮,可以消除疲劳,涤烦益思,振奋精神,也可以细啜慢饮,达到美的享受,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。是那种“宠辱不惊,任窗外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”的平淡与幽闲。围棋的感觉很丰富,从布局,到中盘,再到收官,无论全局还是局部,蕴藏的种种手段无不令人眼花缭乱,很多不可思议的形状,如“乌龟不出头”,“倒脱靴”,““老鼠偷油”,“黄莺扑蝶”,连环劫,长生劫,甚至三劫循环等等。都可谓妙不可言,对于初学者而言,如果实战中使出了这样的手段,真的是会让人心情大爽。苏东坡忍不住写下“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”。其实一语道破了围棋的奥妙,与令人着谜之处。茶,苦涩中有清香,且能提神,围棋,沧海中有桑田,无限风景在险峰。品茶时围棋,围棋时品茶,更是惬意中的惬意,雅事中的雅事,两者的交汇,令灵魂深处发愉悦的呻吟。 围棋与饮茶,均简单易学,入门上手并不难,但其实均有其高深莫测的境界。说到泡茶,喝茶,没有人说自己不会。抓一撮茶叶,放入杯中,冲入开水,片刻即成,此也谓泡茶,端起茶杯,将茶水倒水入口中,吞入腹中,此谓喝茶,真的是太简单了,几乎是一看即会。看过《红楼梦》的都知道,其中品茗谈茶之语大为不凡。其中妙玉言道:“岂不闻一杯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牛饮驴饮了”。曹学芹借妙玉所言,当然只能算是一家之言。但从中也可以看出,饮茶其实是很讲究的,我们中国人饮茶,犹其注重一个“品”字,“品茶”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,也带有神思遐想,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。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,园林,摆设,茶具等因素组成。饮茶要求安静,清新,舒适,干净。中国园林世界闻名,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。如果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,搭设茶室,茶桌,铺上茶席,再配以精美绝伦的茶具,稍许果盘,放上一块上好的榧木棋盘,光是听一听,让云子敲落在棋盘上的那声音,干净利落,脆落空旷而悠远,足以让人,意趣盎然,飘飘欲仙。茶,这小小的叶片,曾是古时中国的象征。现今,茶仍是我国一张闪耀名片。而我国究竟怎样与茶缘分深厚呢?
中国茶出现颇早,战国《尔雅·释木》记“槚,苦荼”,古音“荼”为 cha ,湖南荼陵因产茶得名。西汉时,王褒《僮约》有“烹荼”等语,马王堆汉墓也有盛茶器具。源远流长的饮茶之风,在各朝有着不同。大致历经粥茶法、末茶法、散茶法这三个阶段。
在西汉至六朝期间,国人常以粥茶法饮茶,将茶叶与多种调料同煮,舀沫后饮用。唐代陆羽吐槽此茶如沟渠弃水,味道想必不佳。
六朝时,粥茶于南方盛行,吴主孙皓等以茶代酒宴客。北方人难接受,爱牛乳饮,嘲茶为“酪奴”。王肃爱茶一斗得绰号,足见茶在北之窘态。在唐代,饮茶之风逐渐盛行于大江南北。开元、天宝时稍有起色,至德、大历时渐多,建中以后极为兴盛,中唐后茶已普及民间,如同米盐。
在盛唐开元时,佛教禅宗于北方盛行,学禅者为提神抗饿煮茶,转相效仿成俗。此外,茶圣陆羽的出现也改变了茶叶命运,让北方人逐渐不再抗拒茶。
自陆羽降世,人间习茶之风盛。其所著《茶经》三卷详论茶道,提倡末茶。成书后数十年,陆羽受卖茶商人供奉,或敬茶或浇开水。
晚唐时期,唐人新创“点茶法”,把茶末置于茶盏,以开水注入冲饮。此方法能凸显末茶特色,因注水讲究多,在两宋盛行。宋代人常把茶制成茶饼饮用,追求“香甘重滑”,以纯白之色为上。为此茶饼制作工艺独特:精选茶心,经浸渍、蒸榨、研磨等,还加香料、香米粥,制成的茶饼味甘香,与咸汤茶不同。
由复杂工艺制成的茶饼价格常很高,出自名家之手则更为昂贵。宋仁宗时蔡襄的“小龙团”一斤值黄金二两且难买,徽宗时郑可闻“龙团胜雪”每饼四万钱,皆受追捧。宋人制茶饮茶皆不简单。制茶时精心处理茶饼成末,筛好备用。点茶先热盏,再调配,用初沸水,手法讲究,直至茶面银光翻涌才算成。
点茶技法繁杂且要求颇高,宋人常以“斗茶”取乐。斗茶看茶与水融合度,纯白茶色用黑盏明显。建阳黑盏受欢迎,名品价高,但其外腹、足底粗陋。散茶法元朝后期,因饮茶群体扩大及胡风影响,精细末茶渐退,散茶兴起。明代洪武帝倡导节俭,禁制高级茶饼,散茶遂彻底取代末茶。
如今的散茶饮用方式,是采完茶焙干直接在壶里沏茶,不再制饼碾末,也不加淀粉香料。复杂茶具消失,长嘴茶瓶变茶壶。元末吉水窑黑建盏停烧,明代“建盏”指德化窑白瓷茶盏。不会围棋的人,谈到围棋,感觉围棋似乎始终是很高深的东西,毕竟,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围棋专属于士大夫阶层亦或上流社会,即使青楼、教坊之类场所有此物,寺庙、道观之类场所有此物等,亦属服务于这上流阶层;再有,就只能是隐士、神仙之类传说了,寻常百姓家里是看不到此物的。然“时过境迁围棋在,物是人非意不同”。时代不同了,围棋这种上流社会独占的游戏资源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,是其“易”的特点决定了围棋神秘不再,决定了围棋的快速普及。当然,其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,人民群众衣食无忧,有了更多的闲暇。。现今的品茶方法日已臻完善而讲究,六大茶类之红茶、绿茶、清茶、黄茶、白茶、黑茶品饮方式随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。
品茶、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,坐茶馆、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。